位于自贡的四川轻化工大学李白河校区。
四川轻化工大学预制菜产业学院揭牌仪式现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
近年来,四川轻化工大学秉承“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追求卓越、跨越发展”的理念,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实施“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研学融合、国际融合”的“五个融合”工程,推进“对标竞进、争创一流”活动,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
“五个融合”工程深入实施以来,学校发生可喜变化,目前在校学生达4万余名,学校总占地面积超4700亩、总建筑面积近170万平方米、资产超过100亿元,去年到校科研经费超2.5亿元,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攀升。
□邓丹 (图片由四川轻化工大学提供)
解放思想强化“校地融合” 改善人才培养硬件
5月19日,在全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提高政治能力专题培训班(第4期)结业式上,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庹先国作为学员代表之一,就学校实施“五个融合”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发言。
作为一所“三线建设”时期西迁的本科高校,四川轻化工大学近年来面临地处西部、非省会城市办学的发展局限。对此,学校领导班子制定并实施“研学结合、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党建引领,实施“五个融合”工程,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学校深化与自贡市、宜宾市校地合作,双城开拓、科学布局,通过“交钥匙工程”,建成占地面积2000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宜宾校区,以及占地面积1100亩、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的李白河校区,办学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
优化育人环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四川轻化工大学扎根川南,抢抓校地融合机遇,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与自贡、宜宾等10余个市级人民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在与城市深度融合中着力改善校园环境、教学条件、运动设施、科研平台等育人“硬件”,持续为“自己家的大学”添砖加瓦,为环境育人奠定基础。
勇于创新深耕“产教融合” 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一个月前,四川轻化工大学与自贡市人民政府共建预制菜产业学院,学院将以盐帮菜“麻辣鲜香”为特色开展产品研发,以企业合作为主体进行全产业链覆盖,以科技创新为根本攻关食品难题,以三产融合为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仅是预制菜产业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着眼于地方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建成中国白酒学院、彩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应急与安全学院、无人机产业学院、氟材料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培养具有扎实学识和特色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打造特色典范,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中国白酒学院入选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全国“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获全国总工会授牌“中国酒业工匠学院”;氟材料产业学院产教融合项目获批立项;彩灯学院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牌“中国彩灯艺术传承中心”,通过共建英才班、引企入教等方式,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去年,四川轻化工大学与自贡高新区管委会共建“川南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围绕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开展产业化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专利、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推动自贡市新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敢于担当布局“科教融合” 涵养人才培养底蕴
2022年底,四川轻化工大学获批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力量。
近年来,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使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围绕高性能特种氟材料关键技术、先进检测技术与装备关键技术等方向,搭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持续加强特色学科、创新团队及专业人才培养,助力更多青年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在攻坚克难中开创发展新局,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立中印巴研究中心等多个新型智库;集聚行业领域优势单位,校企共建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并获批国家级平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通过建设川南加速器应用研究中心等系列举措,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增强育人底气和底蕴。
5月11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公布2022年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名单,四川轻化工大学的“四川省高盐废水处置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榜上有名。该中心以生态环境保护战略需求为指引,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融合优势和企业工程技术应用优势,激发创新活力,提升高盐废水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领域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应用示范能力。
追求卓越聚焦“研学融合” 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2022年,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Chemistry)和工程学(Engineering)两个学科相继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这是该校加强一流学科暨博士点建设、推动学科建设内涵发展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也是该校多年来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取得的成果。
四川轻化工大学不断推进学科建设,以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为着力点,以轻工与食品学科群、化工与材料学科群、控制与智能装备学科群、管理与经济学科群、人文与艺术学科群为基础,实施学科建设加速提质行动,形成多层次学科建设梯队,实现特色学科影响力和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双提升”。
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积极探索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经费预算机制,学校将人才引进、设备配置、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统筹到学科建设上来,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配置经费投入。同时,围绕一流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建设目标任务,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学科建设成效。
学校提升科研能力,实施“研学融合”战略,有力提高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获批国家级项目118项、省级项目670余项;打造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基地、1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基地,提升凝聚大团队、承接大项目、培育大成果、实现大转化的能力,科研项目经费2022年突破2.5亿元,在科研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跨越发展抢抓“国际融合” 拓展人才培养视野
6月14日,柬埔寨管理与经济大学校长敦佩克达懿一行访问四川轻化工大学。早在2019年,双方就在水稻研究等方面开展了交流合作,此次来访就人才培养、师生互访等方面的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并签署两校新的合作备忘录。
近年来,学校扎实推动转型发展,全领域、多方位、系统化扩大对外开放,国际合作从基础性、浅层次功能型向综合性、深入协同型转变,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交流关系,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探索多语种教学,助力对外开放,学校建设具有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推进人才队伍国际化进程。开展中外联合办学,与美国圣弗朗西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联合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良好,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共建的阿尔茨海默症医学中心正在推进。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优化生源结构和培养层次,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等举措,丰富留学生文化生活,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创新培养模式,与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多所大学开展校际合作,为师生交流互访、科研合作、联合培养创造新平台,让大学生在人文交流中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交流能力。
关键词: